律师解答
检察院抗诉分两种: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
二审抗诉:地方检察院若认为一审判决、裁定有误,承办检察官先审查材料、写抗诉书及理由依据。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决定抗诉的,要在规定时间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同时抄送上级检察院。
再审抗诉:检察院发现生效判决、裁定符合法定情形需抗诉时,承办检察官审查,符合条件就提意见。经审核、决定后,制作抗诉书向同级法院提出,并将副本报上一级检察院。
律师解答
结论:
检察院抗诉分为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二者有不同的流程。
法律解析:
二审抗诉是地方各级检察院认为本级法院一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启动。承办检察官先审查案件材料并撰写抗诉书,阐述理由和依据,之后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报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是否抗诉。决定抗诉的,要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并抄送上级检察院。再审抗诉则是检察院针对已生效判决、裁定,发现符合法定情形需抗诉时进行。承办检察官审查案件,符合条件就提出抗诉意见,同样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决定抗诉后,制作抗诉书向同级法院提出抗诉,同时将抗诉书副本报送上一级检察院。不同的抗诉类型对应不同的适用情形和流程,当事人若对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检察院抗诉分为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两种重要类型。二审抗诉是针对本级法院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当地方各级检察院认为存在错误时,承办检察官先审查材料并撰写抗诉书说明理由依据,之后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是否抗诉,决定抗诉的要在规定期限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并抄送上级检察院。
(2)再审抗诉则是针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检察院发现符合法定情形需抗诉时,承办检察官审查案件,符合条件就提出抗诉意见,同样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和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决定后制作抗诉书向同级法院提出,并将副本报上一级检察院。
提醒:
不同的抗诉流程有不同的时间和条件要求,案件情况不同适用的抗诉类型也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1.检察院抗诉包括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两种类型,这两种抗诉在适用情况和流程上存在差异。二审抗诉针对本级法院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再审抗诉则是针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
2.为更好进行抗诉工作,建议承办检察官审查案件时仔细严谨,保证抗诉理由充分合理。部门负责人审核要严格把关,确保抗诉书质量。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决策要综合考量,避免误判。同时上下级检察院应加强沟通协作,信息共享,共同提高抗诉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二审抗诉中,地方各级检察院若认为一审判决、裁定有误,承办检察官审查材料撰写抗诉书,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报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抗诉并抄送上级检察院。
再审抗诉时,检察院对已生效判决、裁定发现需抗诉情形,承办检察官审查后提出意见,经审核和决策,制作抗诉书向同级法院提出,并报上一级检察院副本。
律师解答
(一)若要启动二审抗诉,相关人员要先收集一审判决、裁定可能有误的证据。之后由承办检察官认真审查案件材料,准确撰写抗诉书,详细说明抗诉理由和依据。在提交部门负责人审核时,要保证材料完整。最后等待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的决定,若决定抗诉,务必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并抄送上级检察院。
(二)对于再审抗诉,先判断已生效判决、裁定是否符合法定的抗诉情形。由承办检察官仔细审查案件,符合条件就提出抗诉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后,制作抗诉书向同级法院提出,并报上一级检察院副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