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刑事途径**:恶意欠薪属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先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若仍不支付,会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再由检察院审查起诉,劳动者无法直接起诉。
2.**民事途径**:劳动者先收集证明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的证据,如合同、工资条等。接着书写起诉状,明确原被告信息、诉求等。准备好材料后,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提交,开庭时按时参加,维护权益。
律师解答
结论:
恶意欠薪可通过刑事和民事两种途径解决,刑事上需劳动行政部门介入后经相关程序处理,劳动者不能直接起诉;民事上劳动者要收集证据、书写诉状后向有管辖权法院起诉。
法律解析:
从法律规定来看,恶意欠薪在刑事层面,若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先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若仍不支付则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再由检察院审查起诉,这是法定的流程,劳动者无法直接提起刑事诉讼。在民事方面,劳动者有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要先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的证据,接着书写规范的起诉状,明确各项信息和诉求,之后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法院提交材料,法院受理后按程序开庭审理,劳动者要按时参加庭审。当遇到恶意欠薪情况且自身不知如何处理时,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刑事途径上,恶意欠薪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有严格的程序。需劳动行政部门先责令支付,若仍不支付才会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再由检察院审查起诉,劳动者不能直接启动刑事诉讼程序,此规定确保了刑事手段的慎重使用。
(2)民事途径中,劳动者需做好充分准备。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的证据是关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书写规范的起诉状,明确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向有管辖权的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法院提交材料,之后按时参加庭审。
提醒:
劳动者维权要注意证据收集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不同案件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以获取更精准分析。
律师解答
1.恶意欠薪可通过刑事和民事途径解决。刑事上,恶意欠薪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不能由劳动者直接起诉,需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后,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
2.民事上,劳动者要先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
3.接着书写起诉状,明确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
4.之后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管辖权法院提交材料。
5.法院受理后安排开庭,劳动者需按时参加庭审维护权益。建议劳动者遇到欠薪及时采取行动,收集保存好证据,在不同途径中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
律师解答
(一)刑事途径
当遭遇恶意欠薪,等待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欠薪方支付工资,若其仍不支付,后续会由劳动行政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再由检察院审查起诉来追究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事责任。劳动者不可直接起诉。
(二)民事途径
1.收集证据,像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的材料。
2.书写起诉状,明确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例如支付欠薪及利息)以及事实与理由。
3.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材料。
4.法院受理后安排开庭,劳动者要按时参加庭审维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