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倒闭劳动法补偿金有哪些标准
律师解答
结论:
企业倒闭时需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标准分不同情形,且月工资有明确计算和限制规定,旨在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算。每满一年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付半个月工资。这里的月工资是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若员工月工资高于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数额付,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十二年。企业倒闭属于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是企业应尽义务,这能在企业经营不善时,给员工一定经济保障。若你所在企业倒闭,涉及经济补偿金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律师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1.企业倒闭给员工付经济补偿金,按员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算。干满一年就给一个月工资,比如干了3年就给3个月工资。
2.工作6个月以上不到1年的,也算一年,给1个月工资;不满6个月的,给半个月工资。
3.月工资是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工资太高(超当地平均工资3倍)的,按3倍付,且最多付12年。
4.企业倒闭要依法付补偿金,护员工权益。
律师解答
企业倒闭时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以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1.按工作年限计算补偿标准。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这样能合理体现员工在企业的工作贡献,给予相应补偿。
2.明确月工资的界定。指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以此作为补偿计算基础,相对客观公正。
3.针对高工资员工设定补偿上限。若员工月工资高于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按三倍数额支付,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兼顾企业实际承受能力。
建议企业在倒闭前,准确核算员工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按照法律标准及时足额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若发现企业未依法支付,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计算年限方面,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算,每满一年付一个月工资。比如工作3年,就支付3个月工资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即工作7个月也按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补偿;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补偿。
(2)月工资确定上,是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
(3)高工资情况处理,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所在直辖市、设区市级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按三倍数额支付,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十二年。
提醒:
企业倒闭时,员工要注意留存相关工作年限、工资发放等证据,以便顺利获得应得经济补偿金。
律师解答
(一)计算经济补偿金时,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算。每满一年,企业要给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比如工作3年,就付3个月工资。
(二)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也就是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三)月工资是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四)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按三倍数额支付,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十二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