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经济赔偿金是否扣除五险一金费用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计算经济赔偿金的平均工资是应得工资,不扣除五险一金。因为五险一金是法定福利待遇,属于劳动者应得收入范畴,这明确了计算基数的范围。
(2)应得工资包含多种形式,如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计算时需全面考虑这些收入组成部分。
(3)计算方法是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应得收入相加后除以12。
(4)存在工资上限情况,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补偿标准按三倍数额支付,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十二年。
提醒:
计算经济赔偿金时要准确核算应得工资,涉及高工资情况要注意法定限制,具体案情不同计算可能有差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明确计算基数:平均工资是应得工资,一般不扣五险一金,包括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二)计算月平均工资:把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所有应得收入相加后除以12。
(三)注意工资上限: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按三倍数额支付经济补偿,支付年限最高不超十二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律师解答
1.计算经济赔偿金,依据是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此平均工资是应得工资,通常不扣五险一金。
应得工资涵盖计时、计件工资,还有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收入。
2.五险一金是法定福利,属于劳动者应得收入一部分。
计算时,把前十二个月应得收入相加再除以12得月平均工资。
3.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按三倍数额支付经济补偿,支付年限最高不超十二年。
律师解答
计算经济赔偿金时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此平均工资为应得工资且一般不扣五险一金费用。
1.应得工资构成明确。应得工资包含计时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五险一金作为法定福利待遇,是劳动者应得收入一部分,计算时不应扣除。
2.计算方法清晰。将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所有应得收入相加后除以12得月平均工资。
3.存在支付上限规定。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所在直辖市、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数额支付,支付年限最高不超十二年。
建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计算经济赔偿金时,准确核算应得工资,明确各项收入构成。用人单位应留存好工资支付记录等相关凭证,劳动者也要关注自身工资明细,确保自身权益。若对计算结果有异议,可通过协商、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解决。
律师解答
结论:
计算经济赔偿金时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算,平均工资是应得工资,一般不扣五险一金,且有工资上限及支付年限限制。
法律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赔偿金计算以应得工资为基础,这其中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五险一金作为法定福利待遇,属于劳动者应得收入一部分,所以计算时一般不扣除。具体计算是将前十二个月所有应得收入相加后除以12得月平均工资。同时,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数额支付,支付年限最高不超十二年。这是为了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如果您在经济赔偿金计算方面遇到具体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