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属违法行为,应按合同和规定及时足额支付报酬。
2.若他人已发工资而自己未收到,先与单位沟通,排查财务失误、考勤统计错误等原因。
3.沟通无果,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条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报酬的证据。
4.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回工资及赔偿。
律师解答
结论: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劳动者可先沟通,若沟通无果可收集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需按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当其他同事都已收到工资而自己未收到时,先与用人单位沟通,排查财务操作失误、考勤统计有误等原因。若沟通后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劳动者要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劳动报酬的证据。之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也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及相应赔偿。如果遇到此类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准确有效的解决方案。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违反法律规定,应按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1.若出现其他同事已发工资而自己未收到的情况,首先要和用人单位沟通,排查是否存在财务操作失误、考勤统计有误等原因。
2.若沟通后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工资,需收集证明劳动关系和劳动报酬的证据,像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
3.收集证据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其有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
4.也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及相应赔偿。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依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当其他同事收到工资而自己未收到时,这可能构成拖欠工资的情况。
(2)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与用人单位沟通,排查未发工资的原因,如财务操作失误、考勤统计错误等。
(3)若沟通后仍未解决,劳动者需要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劳动报酬的证据,像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
(4)劳动者可采取进一步措施,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也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拖欠工资及相应赔偿。
提醒:
收集证据时要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同案件情况有别,若遇到复杂问题,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与用人单位友好沟通,清晰了解未发工资的具体原因,确认是否存在财务操作失误、考勤统计错误等情况。
(二)若沟通无果,着手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劳动报酬的证据,包含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
(三)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借助其权力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
(四)还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及相应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