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如果遇到疑似职务侵占的行为,公司等单位可先进行内部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如财务记录、业务往来凭证等。若达到一定标准,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对于疑似贪污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监察机关举报,提供相关线索和证据。同时,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律师解答
我国刑法虽无“非法侵占公共财产罪”,但有与之相关的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二者都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财物,不过主体和侵害对象有别。职务侵占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侵害的是本单位财物;贪污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侵害的是公共财物。
对于预防此类犯罪,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知法守法。
2.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财物管理的监督和审查,防止权力滥用。
3.司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形成威慑力。
律师解答
结论:
我国刑法没有“非法侵占公共财产罪”,与之相关的是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二者有不同的犯罪主体和量刑标准。
法律解析: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是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其量刑根据数额大小分三个档次,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是利用职务便利,通过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量刑也分三个档次,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判处不同刑罚,最高可判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这两个罪名虽然都涉及非法占有财物,但在主体和犯罪对象上有所区别。如果遇到涉及职务侵占或贪污等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我国刑法中没有“非法侵占公共财产罪”,与之关联的是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这两个罪名在犯罪主体和侵犯对象上存在区别。
(2)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侵犯的是本单位财物。根据犯罪数额不同,量刑分为三个档次,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3)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侵犯的是公共财物。其量刑同样根据数额及情节分为不同档次,最高可判处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提醒:
单位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应恪守职责,避免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财物。不同案情对应不同法律适用和量刑,若有相关疑问,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1.我国刑法里没有“非法侵占公共财产罪”,与之相关的是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
2.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把本单位财物据为己有。数额较大,判三年以下有期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判三到十年有期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判十年以上有期或无期并处罚金。
3.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等情节,判三年以下有期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等情节,判三到十年有期,可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等情节,判十年以上有期、无期或死刑,可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