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继续上班离职还有赔偿吗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伤后继续上班,离职时仍可能获得赔偿,包括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具体赔偿金额依工伤等级等确定,但要注意申请时效等相关规定。
法律解析:
1、若已认定为工伤,离职时可主张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这是对工伤职工后续医疗及就业影响的合理补偿。
2、申请时效一般为工伤认定决定书出具之日起1年内提出,超过该时效可能面临权利难以主张的风险。
3、若工伤导致劳动能力下降,还可能涉及劳动能力鉴定及待遇调整。通过鉴定确定伤残等级,以此为依据明确相应的赔偿待遇。
4、工伤职工应及时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若你对工伤赔偿还有其他疑问,或不清楚具体操作流程,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工伤后继续上班离职确实可能获得赔偿。工伤认定后离职,可主张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前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后者由用人单位支付。
1.注意申请时效:一般要在工伤认定决定书出具之日起1年内提出申请,避免因超时效而丧失权益。
2.关注劳动能力鉴定:若工伤致劳动能力下降,后续可能涉及劳动能力鉴定及待遇调整,应按规定进行鉴定。
3.确定赔偿金额:具体赔偿金额依据工伤等级等因素确定,要准确了解自身工伤等级对应赔偿标准。
建议及时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一)如果已经被认定为工伤,在离职的时候,是可以主张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其中,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则由用人单位支付。
(二)要特别留意申请的时效问题,一般需要在工伤认定决定书出具之日起1年内提出申请。
(三)要是因为工伤导致劳动能力下降,后续可能会涉及到劳动能力鉴定以及相应待遇调整等相关事宜。
(四)具体的赔偿金额要依据工伤等级等因素来确定。建议及时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没办法达成一致,就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工伤认定是关键。若已被认定为工伤,那么在离职时,员工有权利主张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前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后者由用人单位支付。
(2)申请有明确时效。一般需在工伤认定决定书出具之日起1年内提出申请,若超时效,可能会面临赔偿申请不被受理的风险。
(3)劳动能力下降有后续安排。若工伤导致劳动能力下降,还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后续待遇也可能会据此调整。
(4)赔偿金额要根据工伤等级等因素确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提醒:
若涉及工伤离职赔偿问题,要注意申请时效,如协商不成应及时申请仲裁,具体案情不同解决方案也不同,可咨询我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关于工伤后继续上班离职仍可能获得赔偿这一情况,有以下要点:
1.若工伤已被认定,离职时可索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前者由工伤保险基金来付,后者由用人单位承担。
2.申请有一定时效,通常要在工伤认定决定书出具起1年内提出。
3.工伤致劳动能力下降,可能涉及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调整。
4.赔偿金额依据工伤等级等确定。建议及时与单位协商,协商无果就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总之,要依法主张赔偿,留意时效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