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非全日制用工认定工伤和全日制职工程序大体一致,关键在于确定劳动关系。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很重要,即便双方可能订立的是口头协议。
2.工伤认定申请时间和主体有规定。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由用人单位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若用人单位未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申请。
3.申请时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后会调查核实,一般60日内作出认定决定,事实清楚的15日内可作出。
4.认定为工伤后,非全日制职工可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建议用人单位及时为非全日制职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自身也要留意申请期限,妥善保存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伤情况的材料。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非全日制用工认定工伤与全日制职工程序大体一致,第一步需确定劳动关系。由于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可订立口头协议,所以收集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尤为重要。
(2)工伤认定申请时间方面,用人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若用人单位未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提出。
(3)申请时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后会调查核实,通常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事实清楚的15日内可完成。认定工伤后,非全日制职工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提醒:非全日制用工在收集劳动关系证明材料时要注意留存,若对工伤认定程序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非全日制劳动者要注意保留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以防在认定工伤时无法证明劳动关系。
(二)用人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避免逾期导致责任问题。
(三)若用人单位未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要在1年内提出申请,保障自身权益。
(四)申请时准备好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材料,确保申请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律师解答
1.非全日制用工认定工伤和全日制职工流程大致一样,关键在于确定劳动关系。即便可口头协议,也得有工资支付凭证等证据证明。
2.用人单位要在事故或确诊职业病30日内,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若未申请,职工、亲属或工会可在1年内申请。
3.申请需提交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诊断证明等。社保部门会调查,一般60日内出结果,事实清的15日可出。认定后,职工可享工伤保险待遇。
律师解答
结论:
非全日制用工认定工伤和全日制职工程序基本相同,符合条件认定工伤后可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法律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全日制用工认定工伤,首先要确定劳动关系,即使双方订立口头协议,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很关键。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用人单位应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提出。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后会调查核实,一般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事实清楚的15日内可作出。认定为工伤后,非全日制职工就能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果大家在非全日制用工工伤认定方面有任何疑问,可随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