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结论:
共同犯罪未遂是部分行为人着手犯罪因意志外原因未得逞,全体共犯构成未遂;共同犯罪中止需行为人自动放弃并有效阻止结果发生,部分共犯中止仅对本人行为负责,其他共犯可能既遂。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共同犯罪的认定需区分未遂和中止情况。在共同犯罪未遂中,只要部分人实施实行行为,因外界因素犯罪未达既遂,全体共犯都按未遂处理,因为共同行为与结果未发生存在因果关系。而共同犯罪中止,实行犯需自动放弃并阻止结果,教唆犯、帮助犯要消除自身行为对犯罪的作用才可能成立。若部分共犯中止,其他共犯未受影响继续完成犯罪达到既遂,中止者仅对自己行为负责。了解这些法律规定能帮助大家在涉及共同犯罪相关问题时,清晰判断不同情形。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复杂的共同犯罪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能为您提供详细准确的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共同犯罪未遂方面,当部分行为人着手犯罪却因意志外因素未得逞时,要考察共同行为与结果未发生的因果联系。只要部分人实施实行行为,因外界因素未达既遂,全体共犯都构成未遂。这意味着在共同犯罪里,一人的实行行为和外界因素影响会波及全体共犯的犯罪形态。
(2)共同犯罪中止方面,实行犯需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阻止结果发生才能构成中止。教唆犯和帮助犯要消除自身行为对犯罪的作用,教唆者要打消被教唆者犯意,帮助者要撤回帮助并防止结果发生。若部分共犯中止,其他共犯既遂,中止者仅对自己行为负责。
提醒:在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要清楚不同犯罪形态的认定条件,避免因对法律规定不了解而陷入不利局面。若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1.共同犯罪未遂:部分人着手犯罪,因意外因素未成功,全体共犯都算未遂。认定时得看共同行为和结果未发生的因果关系。
2.共同犯罪中止:行为人要主动放弃犯罪,有效阻止结果发生。实行犯放弃并阻止算中止;教唆犯、帮助犯要消除自身影响才可能成立。部分人中止,其他人既遂,中止者只对自己行为负责。
律师解答
1.共同犯罪未遂指部分行为人着手犯罪因意志外因素未得逞,认定需考量共同行为与结果未发生的因果关系,部分人实施实行行为因外界因素未既遂,全体共犯均为未遂。这是因为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部分行为影响整体进程,一人着手实行犯罪,全体共犯对犯罪进程有共同的期待和关联。
-措施建议:司法实践中应准确判断外界因素对犯罪结果的影响,避免误判。侦查时全面收集证据,证明外界因素的存在及其与犯罪未得逞的因果关系。
2.共同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阻止结果发生。实行犯自动放弃并阻止结果、教唆犯打消被教唆者犯意、帮助犯撤回帮助并防止结果发生才可能成立中止。部分共犯中止,其他共犯既遂,中止者仅对本人行为负责。
-措施建议:对于教唆犯和帮助犯,应提供证据证明其消除了自身行为对犯罪的作用。可通过记录沟通内容、收回帮助工具等方式留存证据。
律师解答
(一)认定共同犯罪未遂时,要仔细分析共同行为和犯罪结果未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只要有部分人着手实施犯罪因外界因素没既遂,所有共犯都按未遂处理。在实践中,需全面收集证据,包括行为人的行动轨迹、外界因素的影响等,以准确判断因果关系。
(二)对于共同犯罪中止,实行犯需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阻止结果发生;教唆犯要打消被教唆者犯意;帮助犯要撤回帮助并防止结果出现。各行为人要明确自身责任,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中止。
(三)若部分共犯中止,其他共犯既遂,中止者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中止者应及时向司法机关说明情况,提供自己实施中止行为的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