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当公司拒绝办理工伤赔偿时,劳动者有自主维权的权利和途径。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是关键的第一步,准备好劳动关系证明、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材料是顺利申请的基础。
(2)认定为工伤且病情相对稳定影响劳动能力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这有助于确定赔偿的具体标准和范围。
(3)获得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若公司仍不赔偿,可先尝试与公司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维护自身的工伤保险待遇权益。若对仲裁结果不满,还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一步维权。
提醒:
劳动者维权过程中要注意各环节的时间限制,且不同案情对应解决方案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准备好劳动关系证明、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材料。
(二)在认定为工伤且病情相对稳定影响劳动能力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三)拿到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先与公司协商赔偿事宜。
(四)若协商不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五)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律师解答
若公司不办理工伤赔偿,劳动者可自行维权:
一是在事故发生1年内,向单位所在地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提交劳动关系、诊断证明等材料。
二是认定工伤且病情稳定影响劳动能力时,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
三是拿到认定和鉴定结果后公司仍不赔偿,先协商,协商不成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
律师解答
结论:
公司不给办理工伤赔偿,劳动者可自行通过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与公司协商、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
法律解析: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当公司不为劳动者办理工伤赔偿时,劳动者有一系列合法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者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劳动关系证明、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材料。认定工伤后,病情稳定影响劳动能力的,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拿到相关结论后,若公司仍不赔偿,可先协商,协商不成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能向法院诉讼。这些法律程序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明确指引。如果在工伤赔偿过程中遇到难题或有其他法律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更精准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律师解答
劳动者遇公司不办理工伤赔偿可自行维权。先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交劳动关系证明、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材料。认定工伤后,病情相对稳定且影响劳动能力的,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后续解决措施如下:
1.拿到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可先与公司协商赔偿事宜。
2.若协商不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3.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