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员工被公司买断且工伤拒赔,先确认已完成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未认定的,在事故发生1年内向社保部门申请。
2.与公司协商赔偿,争取达成一致。协商不成,可向劳动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能直接向仲裁委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一年。
3.若不服仲裁结果,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起诉至法院维权。
律师解答
结论:
公司买断员工且拒绝赔偿工伤,员工可通过确认工伤认定和鉴定、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步骤维权。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员工维权第一步需确认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若未认定,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这是获取赔偿的关键前提。之后可与公司协商,协商不成能申请调解或直接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为一年。若对仲裁结果不满,还能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员工在遭遇公司买断且拒绝工伤赔偿的情况时,应积极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若在维权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法律帮助,可随时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是员工获取工伤赔偿的前提。若未认定,员工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以保障后续维权有依据。
(2)协商是解决赔偿问题的第一步,员工可与公司协商争取达成赔偿协议。若协商不成,可选择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仲裁是重要的维权手段,员工可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款项,但要注意仲裁时效为一年。若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醒:
员工维权要注意时间节点,如工伤认定申请时间和仲裁时效等。不同案件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先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若未认定,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这是维权基础,有了认定结果才能合理要求赔偿。
(二)与公司协商赔偿,尽量达成一致,友好解决问题。
(三)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争取和平解决纠纷。
(四)也可不经调解,直接在仲裁时效1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
(五)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律师解答
员工面对公司买断且拒绝工伤赔偿,可依以下步骤维权。
1.完善基础认定:需确保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若未认定,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这是获取赔偿的基础。
2.协商调解:先与公司协商赔偿,争取达成一致。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申请仲裁:也可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赔偿,注意仲裁时效为一年。
4.提起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建议员工维权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医疗记录等,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