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判断主观方面,查看各共犯是否都有实施犯罪的故意,且彼此之间存在犯意联络,可通过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通信记录等证据来确定。
(二)分析客观方面,确定各共犯是否共同实施了犯罪行为,同时判断是否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未得逞,可结合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等判断。
(三)在实行行为场合,若部分人的行为致使犯罪结果未发生,全体共犯都认定为未遂,依据整体犯罪行为是否成功判断。
(四)对于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与实行犯构成的共同犯罪,实行犯未遂时,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一般也按未遂处理,根据实行犯的犯罪进展来认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律师解答
1.共同犯罪未遂认定要兼顾主客观。主观上,各共犯有犯罪故意且存在犯意联络;客观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却因意志外原因未得逞。
2.在实行行为场合,部分共同实行犯行为致犯罪结果未发生,全体共犯都构成未遂。如多人共同盗窃,因防盗设施坚固未窃得财物,所有参与盗窃者均是犯罪未遂。
3.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与实行犯构成的共同犯罪中,实行犯未遂,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通常也按未遂处理。像教唆他人杀人,被教唆者着手杀人但被害人逃脱未得逞,教唆者和实行者都是犯罪未遂。
4.司法实践中认定共同犯罪未遂,需全面审查证据,精准判断主观故意和犯意联络,同时分析客观行为及未得逞原因。对不同共犯角色准确定性,确保罪责相适应。
律师解答
结论:
共同犯罪未遂认定要综合主客观方面,实行行为中部分人致犯罪未得逞全体共犯未遂,组织、教唆、帮助犯与实行犯构成的共同犯罪中实行犯未遂通常他们也按未遂处理。
法律解析:
从法律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犯罪未遂及共同犯罪有相关规定。共同犯罪未遂的主观条件是各共犯有实施犯罪故意且有犯意联络,客观是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却因意志外原因未得逞。在实行行为场合,部分人的行为使犯罪结果未发生,全体共犯构成未遂,这体现了共同犯罪行为的整体性。对于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与实行犯构成的共同犯罪,实行犯未遂时他们通常按未遂处理,这是基于他们在犯罪中的关联性和因果关系。若在实际中遇到类似共同犯罪未遂的法律问题,其判定较为复杂,涉及诸多法律细节和证据认定。若您有相关法律困惑,可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解答和帮助。
律师解答
1.认定共同犯罪未遂,要兼顾主客观。主观上,各共犯有犯罪故意且有犯意交流;客观上,共同实施犯罪,却因意外未成功。
2.实行行为中,部分共犯行为致犯罪未达结果,全体都是未遂。像多人盗窃,因防盗设施强没偷到东西,参与者都算未遂。
3.组织、教唆、帮助犯和实行犯构成的共犯,实行犯未遂,其他通常也按未遂处理。如教唆杀人,被教唆者动手但人逃脱,教唆和实行者都是未遂。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共同犯罪未遂认定要兼顾主客观。主观上,各共犯有实施犯罪故意且存在犯意联络,这意味着他们对犯罪行为有共同认知和意愿。比如在团伙抢劫中,成员们都有抢劫故意并相互沟通谋划。
(2)客观方面,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却因意志外原因未得逞。如实行行为中部分人行为致犯罪结果未发生,全体共犯构成未遂,像一伙人入室抢劫,因警报响起未抢到财物,全体都是犯罪未遂。
(3)在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与实行犯构成的共同犯罪里,实行犯未遂,其他几类犯通常也按未遂处理,体现了共犯之间的关联性。
提醒:
共同犯罪未遂认定复杂,不同案情需具体分析,建议咨询以获得更精准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