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追诉时效用于刑事犯罪,工资问题适用仲裁时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2.四年工资未支付,要考虑时效中断或中止情况。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救济、对方同意履行等会使时效中断,中断后时效重新计算。
3.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会中止,中止原因消除后时效继续计算。因此是否过时效,要结合实际判断。
律师解答
1.工资问题适用仲裁时效而非追诉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对于四年未支付工资的情况,不能直接认定已过时效,需看是否存在时效中断或中止情形。
2.时效中断情形包括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时效中断后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时效中止是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解决措施和建议:当事人应积极收集能证明存在时效中断或中止情形的证据,如主张自己的权利的聊天记录、有关部门的处理记录等。若不确定是否已过时效,可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以便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解答
结论:
四年工资未支付不能直接认定过了仲裁时效,需结合是否存在时效中断或中止情形及具体情况判断。
法律解析:
工资问题适用仲裁时效而非追诉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存在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况时,仲裁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所以对于四年未支付工资的情况,不能简单判定已过仲裁时效。如果遇到此类工资纠纷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能为您详细分析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在工资问题上,适用的是仲裁时效而非刑事犯罪领域的追诉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起始时间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
(2)若存在四年工资未支付的情况,要考量时效中断或中止情形。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会导致时效中断,中断后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会引起仲裁时效中止,中止原因消除后,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所以,不能简单认定四年未支付工资就过了仲裁时效,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提醒:
遇到工资未支付问题,要及时留意仲裁时效相关情况。不同案件时效情形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要确定四年未支付工资是否过仲裁时效,需收集是否存在时效中断或中止情形的证据。比如,保留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若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保存好相关部门的受理凭证;若对方曾同意履行义务,留存书面承诺等。
(二)若存在时效中断情形,自中断时起,重新计算一年的仲裁时效,应及时在新的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
(三)若存在时效中止情形,在中止原因消除后,注意继续计算仲裁时效剩余时间,并在剩余时效内申请仲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