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自离后隔一年仍有要回工资的可能。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拖欠劳动报酬,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需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若无时效中断、中止,超一年仲裁委或不支持请求。
2.即便过了仲裁时效,也有其他途径解决。首先可与单位协商支付工资,尝试友好沟通解决问题。
3.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行政部门责令单位支付工资。
4.还能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若单位未以时效抗辩,法院可以判决支付工资。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自离后未发工资,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则需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若超过一年且无时效中断、中止情况,仲裁委可能不支持请求。
(2)就算超过仲裁时效,仍有其他途径维权。可先与单位协商支付工资,尝试友好解决问题。
(3)协商不成,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单位支付工资。
(4)也可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若单位未以时效抗辩,法院会判决单位支付工资。
提醒:
维权要及时,注意仲裁时效。遇到不同情况,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专业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可随时申请仲裁追讨自离未发的工资,不受一年仲裁时效限制。
(二)若劳动关系已终止,要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若超一年且无时效中断、中止情形,仲裁委可能不支持请求。
(三)即便仲裁时效已过,可先与单位协商支付工资。
(四)协商不成,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其责令单位支付。
(五)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若单位未以时效抗辩,法院可判决支付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律师解答
1.自离未发工资,即便隔一年也有要回可能。在职期间因欠薪发生争议,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离职的,需在终止劳动关系一年内申请仲裁。超一年且无中断、中止情形,仲裁委可能不支持。
2.仲裁时效过了也别慌。可先和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还能收集证据起诉,若单位不拿时效抗辩,法院会判单位支付工资。
律师解答
结论:
自离不发工资隔一年仍有要回的可能,虽可能受仲裁时效限制,但可通过协商、投诉、诉讼等方式维权。
法律解析:
依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若劳动关系终止,则需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若已超一年且无时效中断、中止情形,仲裁委可能不支持仲裁请求。不过,即便仲裁时效已过,劳动者也并非维权无门。可以先与单位协商支付工资;协商不成,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其责令单位支付工资;还能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若单位未以时效抗辩,法院可判决单位支付工资。如果您在自离工资问题上遇到难题,不知如何处理,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有效的法律建议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