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恶意拖欠工资是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或有能力却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行为。明确拒绝支付、转移资金隐匿财产、负责人逃匿、超期无理由不支付等情形常被认定为恶意拖欠。这种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严重损害劳动者权益。
2.为解决这一问题,劳动者自身要增强维权意识,及时保留劳动合同、工作记录、工资条等证据。当遭遇恶意拖欠工资时,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沟通。若协商无果,应尽快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介入调查处理。也可申请劳动仲裁,高效解决纠纷。若用人单位行为构成犯罪,司法机关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恶意拖欠工资的定义清晰,涵盖以转移财产、逃匿等逃避支付以及有能力却拒不支付的情况。
(2)常见的认定情形包括明确拒绝支付且经多次催讨仍无支付意愿,这体现了用人单位主观上的恶意。
(3)实施转移资金、隐匿财产行为,造成无法正常支付工资,这是通过不正当手段逃避支付义务。
(4)老板或主要负责人逃匿,让劳动者追讨工资无门,也是恶意拖欠的典型表现。
(5)超过约定或法定支付时间且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支付,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当出现这些情况,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维权,构成犯罪的还可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
劳动者遇到恶意拖欠工资情况要及时保留证据,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有别,建议咨询以获精准分析。
律师解答
恶意拖欠工资是指单位逃避支付或有能力却不支付报酬。以下情形通常算恶意拖欠:
明确拒绝支付,多次催讨也不给。
转移资金、隐匿财产,没法正常发工资。
老板或负责人跑路,劳动者追不回工资。
超支付时间且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付。
这涉嫌违法犯罪,劳动者可投诉、仲裁,构成犯罪可追刑责。
律师解答
结论:
恶意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维权。
法律解析:
恶意拖欠工资包括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或有能力支付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常见认定情形有明确拒绝支付且多次催讨无果、转移资金隐匿财产、负责人逃匿、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支付工资。根据法律规定,这种行为涉嫌违法犯罪。劳动者遇到恶意拖欠工资情况,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让行政部门介入处理;也可申请劳动仲裁,通过仲裁程序维护自身权益。若构成犯罪,司法机关会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如果您在工资支付方面遇到类似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更准确有效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律师解答
(一)劳动者遭遇恶意拖欠工资,可先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聊天记录等,这些材料能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以及工资情况。
(二)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携带收集好的证据前往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详细说明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的情况,请求其介入调查。
(三)申请劳动仲裁,若劳动监察部门处理效果不佳,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四)若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行为构成犯罪,可配合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