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劳动者擅自离职,单位要付其实际工作的工资,按约定工资和出勤天数算。
2.若劳动者未提前通知离职致单位受损,单位可索赔,赔偿能从工资扣,但每月不超当月工资20%,扣后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按最低标准支付。
3.合同约定提前离职违约金的,按约定执行。
4.劳动者可先和单位协商工资支付,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权。
律师解答
结论:
劳动者私自离职,用人单位要支付实际工作工资,若给单位造成损失需赔偿,可从工资扣除但有限制,合同有约定提前离职违约金按约定执行,劳动者可协商,协商不成可仲裁维权。
法律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付出劳动就应获得相应报酬,所以即便劳动者私自离职,用人单位也需按双方约定工资标准和实际出勤天数支付工资。不过,若劳动者未提前通知私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有权要求赔偿。赔偿从工资扣除时,每月扣除部分不超当月工资20%,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此外,劳动合同若约定了提前离职违约金,也需按合同执行。劳动者遇到工资支付问题,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若您在这方面有疑问或遇到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1.劳动者私自离职,用人单位要支付其实际工作期间工资,按约定工资标准结合实际出勤天数计算。不过若劳动者未提前通知离职致使用人单位受损,用人单位能要求赔偿,赔偿可从工资扣除,但每月扣除不超当月工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支付。若劳动合同有提前离职违约金约定,需依约执行。
2.解决措施与建议:
劳动者应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离职,避免给单位造成损失,引发赔偿纠纷。
用人单位要及时核算劳动者实际工作工资,依法处理赔偿扣除问题。
双方就工资支付有分歧,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无果可通过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解决。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劳动者私自离职,用人单位有义务支付其实际工作期间工资,计算方式为按照双方约定工资标准结合实际出勤天数。这保障了劳动者付出劳动应得的报酬。
(2)若劳动者未提前通知私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可要求赔偿,且可从工资中扣除赔偿费用,但每月扣除比例不超当月工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此规定平衡了双方权益。
(3)劳动合同若约定提前离职违约金等情况,需按约定执行。
(4)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资支付问题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维权。
提醒:
劳动者离职应按规定提前通知,避免给单位造成损失导致赔偿。用人单位扣工资需符合法律规定。双方遇纠纷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解决方案。
律师解答
(一)劳动者方面
劳动者应认识到私自离职虽能获得实际工作工资,但未提前通知给单位造成损失需赔偿。要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就工资支付友好协商,若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要按双方约定工资标准和劳动者实际出勤天数支付工资。若劳动者私自离职造成损失,可要求赔偿并从工资中扣除,但要遵循每月扣除不超当月工资20%的规则,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时,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若劳动合同有提前离职违约金约定,按约定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