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员工恶意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依据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其赔偿。当劳动者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用人单位经济受损时,可按劳动合同约定索赔。
(2)赔偿在操作上,公司可从员工工资扣除赔偿款项,但每月扣除比例有上限,不能超过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要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3)公司若要主张赔偿,必须拿出相关证据。要证明员工有恶意行为、公司存在实际损失,且恶意行为与损失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像保留员工违规操作记录、损失相关票据等都是有效的举证方式。
(4)若公司与员工就赔偿事宜协商不成,公司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途径来解决纠纷。
提醒:
公司主张赔偿时要注意证据收集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员工也应清楚自身行为的法律后果,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以获取具体分析。
律师解答
(一)公司主张赔偿前,要留存员工恶意行为的证据,如违规操作记录、造成损失的相关票据等,以此证明员工恶意行为、公司实际损失以及两者间的因果关系。
(二)赔偿方式可从员工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部分不超当月工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三)若与员工就赔偿协商不成,公司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解决。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律师解答
1.若员工恶意致公司受损,公司有权索赔。按规定,劳动者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经济损失,公司可依劳动合同要求赔偿。
2.赔偿时,公司可从员工工资扣除,但每月不超当月工资20%。若扣除后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按此标准支付。
3.公司索赔需证据,证明员工恶意、公司损失及因果联系,如违规记录、损失票据等。协商不成,可仲裁或诉讼。
律师解答
结论:
员工恶意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可要求其赔偿,赔偿可从工资扣除,协商不成可仲裁或诉讼解决。
法律解析:
根据规定,劳动者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用人单位经济受损,用人单位能按劳动合同约定索赔。赔偿时,公司可从员工工资中扣除部分金额,但每月扣除比例不超当月工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公司主张赔偿,需证明员工恶意行为、公司实际损失及两者因果关系,像保留员工违规操作记录、损失相关票据等。若双方就赔偿无法协商一致,公司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途径解决。若公司遇到此类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或员工遇到类似赔偿纠纷,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员工恶意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有权要求赔偿。在劳动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用人单位经济受损时,公司可按劳动合同约定索赔。
1.赔偿方式为公司可从员工工资中扣除赔偿金额,但每月扣除比例不超当月工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支付。
2.公司主张赔偿需举证,要证明员工存在恶意行为、公司有实际损失以及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可保留员工违规操作记录、损失相关票据等。
3.若双方就赔偿协商不成,公司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途径解决。
建议公司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员工行为规范及赔偿责任;日常工作中注重证据收集和保存;协商赔偿时保持理性,尽量和平解决,若协商无果及时采取法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