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用人单位不开工资,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劳动者有权依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还能要求用人单位给予经济补偿。
(2)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与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挂钩。工作每满一年,用人单位需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补偿;工作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补偿。
(3)劳动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可先尝试与单位协商,提出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的要求。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
提醒:
在维权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等。不同案情对应解决方案有差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遇到不开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应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这能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支持。
(二)与单位协商时,要明确表达自身诉求,要求支付工资及相应的经济补偿,并将协商过程以书面或录音形式留存。
(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时,需详细准确地说明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申请劳动仲裁时,要按照规定准备好材料,遵循相应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律师解答
1.若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劳动者离职可获补偿。补偿按工作年限算,满一年给一个月工资;超半年不满一年按一年计;不满半年给半个月工资。
2.劳动者可先和单位协商要工资与补偿。
3.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律师解答
结论:
用人单位不开工资,劳动者离职可获补偿。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且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若遇到此类情况,劳动者可先与单位协商工资和补偿事宜,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当你面临用人单位不开工资等劳动纠纷问题,为更好维护自身权益,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专业指导和建议。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不开工资,劳动者离职可获补偿。根据法律,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解除合同并获经济补偿。补偿按工作年限计算,满一年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付半个月工资。
1.劳动者应先尝试与单位协商,明确要求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
2.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借助行政力量督促单位解决问题。
3.还可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此方式较为正式,能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