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定向不发工资既属违约也违反法律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此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有按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工资的基本义务,定向不发特定劳动者工资,违反合同工资支付约定构成违约,也违背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规定。
2.对于劳动者而言,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权:
-首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支付工资。
-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
-也可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其中关于工资支付的条款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
(2)用人单位定向不发特定劳动者工资,既违背了合同约定,属于违约行为,也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权利的规定。
(3)当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有多种维权途径。首先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借助行政力量督促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也可申请劳动仲裁,通过仲裁机构的裁决来维护自身权益。
提醒:
劳动者维权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考勤记录等。不同案情对应解决方案有差异,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劳动者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明确指出其定向不发工资违反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要求尽快支付工资。
(二)若协商无果,可收集好劳动合同、工作记录、工资条等相关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由其介入调查处理。
(三)也可直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程序追讨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律师解答
1.用人单位定向不发工资属违约。签劳动合同后,双方受其约束,单位有按时足额付薪义务。
2.不发特定劳动者工资,既违反合同约定,也违反劳动法规,侵害劳动者获酬权。
3.遇此情况,劳动者可先协商,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维权。
律师解答
结论:
定向不给发工资一般属于违约行为,劳动者可通过协商、投诉或仲裁维护权益。
法律解析: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双方的劳动关系受法律约束。用人单位有按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工资的基本义务,定向不发特定劳动者工资既违反合同约定,也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中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权利的规定。
当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可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介入调查处理,也可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在工资支付方面遇到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更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