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收集证据是解除劳动合同后工伤赔偿工资维权的基础。劳动合同可证明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决定书能确认工伤事实,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关乎赔偿标准,工资条可明确工资水平,这些证据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支撑。
(2)协商是解决问题的友好方式。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若能达成一致,可高效解决纠纷。若协商不成,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争取达成和解协议,这有助于和平解决矛盾。
(3)调解无果时,可在规定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后,仲裁委会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决。
(4)对仲裁裁决不服(除终局裁决外),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解决纠纷。
提醒:
维权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时效规定,不同案情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收集证据是关键,准备好劳动合同、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工资条等,用于证明和单位的劳动关系、工伤事实以及自身工资水平。
(二)与单位协商赔偿,若协商不成,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尝试达成和解协议。
(三)调解无果,在规定时效内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等待仲裁委审理裁决。
(四)对仲裁裁决不服(终局裁决除外),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解决纠纷。同时,整个维权要遵守法定程序和时效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律师解答
1.收集证据:收集劳动合同、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工资条等,证明劳动关系、工伤事实和工资水平。
2.协商调解: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争取达成和解协议。
3.申请仲裁:调解无果,在规定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申请书和证据,等待裁决。
4.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除终局裁决,可在规定时间内起诉,由法院判决。维权要遵守法定程序和时效。
律师解答
结论:
解除劳动合同后工伤赔偿工资维权可按收集证据、协商或调解、仲裁、诉讼的步骤进行,且要遵守法定程序和时效规定。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进行工伤赔偿工资维权是有明确途径的。收集劳动合同、工伤认定决定书等证据是基础,它能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工伤事实以及工资水平,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支撑。若与用人单位协商不成,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是一个平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若调解不成,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是重要环节,仲裁委员会会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对仲裁裁决不服,除终局裁决外还能向法院起诉。整个过程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时效规定,才能确保维权顺利进行。如果在工伤赔偿工资维权方面有任何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更精准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律师解答
解除劳动合同后进行工伤赔偿工资维权,要有序开展并遵循法定程序。
首先需收集证据,像劳动合同、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工资条等,以此证实劳动关系、工伤事实和工资水平,为维权奠定基础。
若和用人单位协商赔偿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尝试达成和解协议。若调解未成功,要在规定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等待仲裁委审理并作出裁决。
若对仲裁裁决不服,除终局裁决外,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解决纠纷。
建议维权过程中密切关注法定程序和时效规定,确保维权行为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