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合同违约金约定遵循自主协商原则,数额和计算方法可由当事人自行商定。
2.违约金不能过高或过低。若过高,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减少;若过低,可请求增加。
3.法院判定违约金过高时,会综合实际损失、合同履行、当事人过错及预期利益等因素,按公平和诚信原则裁判,超损失30%通常算“过分高于”。
律师解答
结论:
合同中违约金可由当事人自行约定数额或计算方法,但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或过低时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调整。
法律解析:
合同违约金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能自由协商确定。不过,当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时,当事人可请求降低;低于实际损失时,可请求增加。法院判断违约金是否过高,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综合合同履行情况、当事人过错程度和预期利益等因素,依据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裁判,通常超过损失30%会认定为“过分高于”。这一规定保障了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违约金约定失衡。如果您在合同违约金方面有疑问或遇到相关纠纷,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合同违约金遵循意思自治,当事人能自行协商约定数额或计算方法,这给予了合同双方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根据合同具体情况和自身需求来确定违约金。
(2)违约金约定有一定限制,不能过高或过低。若过分高于损失,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减少;若低于损失,可请求增加。
(3)当主张违约金过高请求减少时,法院会综合实际损失、合同履行情况、当事人过错程度和预期利益等因素,依据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裁判,超过损失30%通常被认定为“过分高于”。
提醒:
签订合同时要合理约定违约金,避免过高或过低。若遇到违约金纠纷,不同案情解决方案不同,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合同违约金约定遵循意思自治,当事人能自行协商数额或计算方法,但不能过高或过低。当约定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低于损失则可请求增加。
法院判定违约金是否过高,会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综合合同履行情况、当事人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因素,依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裁判,超过损失30%通常认定为“过分高于”。
为避免纠纷,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时应合理考量可能造成的损失。若认为违约金不合理,应及时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调整请求,并提供相关损失证据,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一)合同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充分考量可能造成的损失,避免约定过高或过低的违约金。可提前预估各类损失情况,以此为基础协商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法。
(二)若一方认为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或低于造成的损失,要及时收集实际损失的相关证据,如财务报表、发票等,然后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调整违约金。
(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遵循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合理履行合同义务,减少可能出现的违约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