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需要支付工资吗
律师解答
1.工伤期间,单位得给员工发工资,这就是所谓的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这是对受伤员工权益的重要保障,让他们在受伤治疗时心里能踏实些。
2.《工伤保险条例》有明确规定,职工因工作受伤或者得了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去接受工伤医疗时,停工留薪期内,原来的工资和福利都不会变,单位得按月给员工发。而且停工留薪期一般最多12个月。
3.要是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过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以适当延长这个期限,但最多也就再延长12个月。这样能保证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基本生活有着落,安心把病养好。
律师解答
(一)确认停工留薪期时长:一般来说,停工留薪期不超过12个月。要是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才可以适当延长,不过延长的时间不能超过12个月。职工要留意这个时间限制,保障自身权益。
(二)明确工资福利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各种正常工作时能享受的待遇。职工可以和单位核对工资发放情况,若发现少发或未按规定发放,要及时与单位沟通解决。
(三)保留相关证据:职工在工伤治疗期间,要注意保留与工伤相关的各种证据,比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还有单位发放工资的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后续与单位就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产生争议时,能起到重要作用。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律师解答
工伤期间单位支付工资即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这是对工伤职工权益的重要保障。
1.法律有明确规定。《工伤保险条例》指出,职工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时,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确认可延长,但不超12个月。
2.保障职工生活。此规定确保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基本生活经济来源稳定,使其能安心康复,不必为生活开销担忧。
为更好落实该待遇,单位应严格按规定执行,及时足额支付工资;职工要了解自身权益,如遇单位拖欠或克扣,可通过协商、申请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维权;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督促单位履行义务。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伤期间单位需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确认可适当延长但不超12个月。
法律解析:
1、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时,享有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这是对工伤职工的基本保障,使其在治疗期间生活经济来源稳定,能安心康复。
2、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是综合考虑多数伤情的治疗和恢复周期,确保用人单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不受过度影响。
3、对于伤情严重或特殊情况,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延长,但延长不超12个月,这既保障了特殊工伤职工的权益,也防止用人单位负担过重。
若你对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还有疑问,比如具体计算标准、申请流程等,可向专业法律人士或我进一步咨询。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医疗时,单位需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这是保障工伤职工权益的重要举措。
2.工资支付标准: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维持职工受伤前的经济水平。
3.停工留薪期时长:一般不超过12个月,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严格限定了期限。
4.目的意义:保障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基本生活经济来源,使其能安心康复。
提醒:
职工应注意留存相关工伤治疗凭证,若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可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