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给多少工资怎么算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工伤职工处于停工留薪期时,其原工资福利待遇维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进行支付。这里所提及的原工资福利待遇,通常是工伤职工在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涵盖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多个部分。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工伤职工在治疗与恢复期间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2)当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之后,原待遇会停发,转而按照规定享受伤残待遇。以一级至四级伤残为例,职工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领取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为85%,三级为80%,四级为75%。
提醒:
由于地区规定、实际工资构成等因素会使工资计算有差异,务必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准确保障。
律师解答
(一)停工留薪期内:单位要保障工伤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按月发放。计算时以工伤职工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为准,涵盖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各项收入。
(二)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像一级至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但退出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发伤残津贴,比例分别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律师解答
工伤期间工资计算有不同情形。停工留薪期里,所在单位按月发钱,职工原来的工资福利保持不变。原工资福利通常是受伤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像基本工资、奖金等都算在内。
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原待遇停发,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比如一到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不用工作,工伤保险基金按月发伤残津贴,比例各有不同。
工资计算会因地区、工资构成等有差别。要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明确自己该享受的待遇。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伤期间工资分停工留薪期和评定伤残等级后不同情况计算,且会因多种因素有差异。
法律解析:
在停工留薪期内,工伤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这里的原工资是工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涵盖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当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就停发原待遇,转而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像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比例分别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由于具体工资计算会受到地区规定、实际工资构成等因素影响,所以为准确确定相关待遇,要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果大家在工伤工资计算方面存在疑惑,或者不确定自身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工伤期间工资计算的确存在不同情形。
停工留薪期内,所在单位应按月支付,且原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原工资福利待遇通常指工伤职工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涵盖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项目,这保障了职工在此期间的基本生活不受太大影响。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原待遇停发,开始享受相应伤残待遇。像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发放伤残津贴,比例分别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给予职工相应补偿。
为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职工要及时申请工伤认定,明确工伤事实;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这样能依据具体情况,准确享受对应待遇。同时关注当地规定,毕竟不同地区在工资计算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