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商标的赔偿标准有哪些规定
律师解答
(一)遇到冒用商标侵权情况,先收集证据计算权利人实际损失,比如统计侵权期间自身产品销量下降数据,核算直接损失与可得利益损失。
(二)若实际损失难以算出,那就去调查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通过统计侵权产品销售量,结合该产品单位利润得出。
(三)当实际损失和侵权人获利都难确定时,参考商标许可使用费倍数合理确定赔偿额,恶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的,在上述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同时,别忘了把权利人制止侵权的合理开支也算入赔偿数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律师解答
冒用商标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做法。赔偿标准有多种情况。
先按权利人因被侵权的实际损失算,像销量下滑这类直接和可得利益损失都在内。
要是实际损失不好确定,那就看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一般用侵权产品销量乘单位利润来计算。
若前面两种都难确定,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倍数合理定。恶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的,赔偿数额能在上述基础上翻倍,最高五倍。另外,赔偿还得包含权利人维权的合理开支,比如律师费、公证费。
律师解答
结论:
冒用商标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赔偿标准有多种确定方式。
法律解析:
冒用商标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优先按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实际损失,像因侵权致使产品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等都涵盖其中。若实际损失难以界定,则依据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利益来定,一般用侵权产品销售量乘以该产品单位利润得出。要是实际损失和侵权人获利都难以确定,便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于恶意且情节严重的侵权,可在上述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金额。并且,赔偿数额包含权利人为制止侵权支付的合理开支,例如律师费、公证费等。如果在商标侵权问题上遇到困扰,不确定自身权益如何维护,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冒用商标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赔偿标准有多种确定方式。首先考虑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实际损失,涵盖直接损失与可得利益损失,像因侵权致使产品销量下滑产生的损失就在此列。
(2)当实际损失难以明确时,以侵权人因侵权获取的利益来确定赔偿。一般通过侵权产品销售量与该产品单位利润相乘算出利益数额。
(3)若实际损失和侵权人获利都难以确定,则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对于恶意且情节严重的侵权,可在上述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金额。同时,赔偿数额要包含权利人为制止侵权支付的合理开支,例如律师费、公证费等。
提醒:
企业要重视商标专用权保护,发现被冒用及时保留证据。若面临冒用商标纠纷,因情况各异,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分析。
律师解答
冒用商标确实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其赔偿标准旨在保障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
1.按权利人实际损失确定赔偿,涵盖直接损失与可得利益损失,像因侵权致使产品销量下滑造成的损失等。这能直观反映权利人遭受的损害,让其得到合理补偿。
措施建议:权利人要妥善保存各项经营数据,如销售记录、订单等,以便准确计算损失。
2.实际损失难以确定时,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利益确定赔偿。一般通过侵权产品销售量与单位利润乘积来计算。这能防止侵权人因侵权获利却无需承担相应责任。
措施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准确统计侵权产品销量数据。
3.上述两者都难以确定时,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恶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的,可在上述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同时,赔偿包含权利人为制止侵权的合理开支。这对恶意侵权起到威慑作用。
措施建议:建立完善商标许可使用费标准体系,为赔偿提供明确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