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结论:
四级工伤伤残赔偿包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1个月本人工资)、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本人工资的75%)等,退休后按规定享受养老待遇,不足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还需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医保费,单位未参保则费用由单位支付。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四级工伤伤残的赔偿有明确标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给予21个月本人工资,是对工伤职工因伤残导致的劳动能力下降等情况的一次性经济补偿。伤残津贴按月支付,保障了职工在后续生活中的基本收入。当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养老待遇和伤残津贴衔接,若养老待遇低,工伤保险基金补足,体现了保障职工权益的原则。同时,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医保费,确保职工的医疗保障。若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其应承担赔偿责任,这是为了避免用人单位逃避责任,保障工伤职工权益。如果遇到四级工伤赔偿相关的复杂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四级工伤伤残赔偿包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与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1个月本人工资,这为工伤职工提供了一次性的经济补偿。
(2)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标准是本人工资的75%,保障职工在工伤后的长期生活。
(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4)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若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所有赔偿费用由其承担。
提醒:职工遭遇工伤应及时申请认定和鉴定。用人单位需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否则将承担高额赔偿费用,不同工伤情况赔偿细节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1.四级工伤伤残赔偿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与伤残津贴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1个月本人工资。
2.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发,标准是本人工资的75%。工伤职工退休后停发,按规定享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由基金补足差额。
3.四级伤残职工,单位和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医保费。若单位未参工伤保险,赔偿费用由单位承担。
律师解答
1.四级工伤伤残赔偿包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等重要部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21个月本人工资发放,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5%。工伤职工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后,停发伤残津贴转享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2.对于四级伤残职工,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需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若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所有赔偿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3.建议职工遭遇工伤后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确保自身权益。用人单位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避免承担高额赔偿费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参保情况的监管,保障职工权益。
律师解答
(一)若职工被鉴定为四级工伤伤残,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赔偿要求,明确赔偿项目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等。
(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21个月本人工资计算,要确保本人工资核算准确,可参考自己受伤前的工资条等证据。
(三)对于伤残津贴,要关注其按月从工伤保险基金发放情况,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5%。
(四)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留意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伤残津贴的对比,若前者低于后者,及时要求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五)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要以伤残津贴为基数,按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六)若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上述所有赔偿费用。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