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劳动仲裁裁决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及补偿金,若其不履行,劳动者可在裁决生效后,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基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时要准备好申请书、仲裁裁决书、身份证明等材料。
2.法院受理后,会查询、冻结、划拨单位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若单位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可追究负责人刑事责任。
3.劳动者也能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该部门责令单位支付。
律师解答
结论:
劳动仲裁裁决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及补偿金,用人单位不履行时,劳动者可申请强制执行或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当劳动仲裁裁决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及补偿金,而用人单位不履行时,劳动者有两种维权途径。一方面,劳动者可在裁决生效后,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基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时要准备强制执行申请书、仲裁裁决书、身份证明等材料。法院受理后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措施。若用人单位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追究负责人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劳动者也能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如果劳动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对具体操作和法律适用仍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劳动者面对用人单位不履行支付拖欠工资及补偿金的仲裁裁决,有多种途径维护权益。
1.申请强制执行:裁决生效后,劳动者可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基层法院申请。申请时准备好强制执行申请书、仲裁裁决书、身份证明等材料。法院受理后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措施。若单位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负责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2.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情况,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及补偿金。
建议劳动者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在仲裁裁决生效后尽快采取行动,可优先考虑申请强制执行,若过程受阻再结合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的方式,以高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当劳动仲裁裁决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及补偿金,用人单位不履行时,劳动者可在裁决生效后向特定基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地点为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基层法院。
(2)申请强制执行需准备相应材料,如强制执行申请书、仲裁裁决书和身份证明等。
(3)法院受理申请后,会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包括查询、冻结、划拨用人单位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
(4)若用人单位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相关负责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5)劳动者还有另一种途径,即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该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
提醒:
申请强制执行要注意准备齐全材料,走合法流程。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有差异,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申请强制执行:劳动者在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可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基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准备好强制执行申请书、仲裁裁决书、身份证明等材料。
(二)借助法院执行措施:法院受理申请后,会查询、冻结、划拨用人单位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
(三)追究刑事责任:若用人单位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追究负责人刑事责任。
(四)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者也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及补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