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通常而言,离职一年后申请劳动仲裁,大概率已超出仲裁时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离职后当事人往往知晓自身权益状态,仲裁时效自离职时起开始计算。
(2)不过,存在特殊情况可使仲裁时效中断或中止。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时效期内,因一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后时效重新计算。仲裁时效中止是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当事人无法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中止原因消除后时效继续计算。若有此类情况,即便离职一年后也能申请仲裁。
提醒:
判断仲裁时效是否中断或中止较复杂,不同案情对应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离职一年后想申请劳动仲裁,先判断是否存在仲裁时效中断或中止情形。若有曾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况,可收集相关证据证明时效中断。
(二)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需准备能证明该正当理由的材料,以说明时效中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律师解答
1.通常离职一年后申请劳动仲裁,可能已超仲裁时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权益被侵害起算,离职后仲裁时效开始。
2.不过有仲裁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情况。中断是因一方主张自己的权利等使时效重新计算;中止是因不可抗力等使时效暂停,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若有这些情况,离职一年后也能申请仲裁。
律师解答
结论:
一般离职一年后申请劳动仲裁可能已过时效,但存在仲裁时效中断或中止情形时,离职一年后仍可申请。
法律解析: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离职往往代表当事人知晓自身权益状态,仲裁时效自离职时开始计算,所以通常离职一年后申请仲裁可能已过时效。不过,若在时效期间内,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若存在上述中断或中止情形,离职一年后也能申请仲裁。如果遇到劳动仲裁时效方面的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1.离职一年后申请劳动仲裁,通常已过仲裁时效,因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离职时当事人一般知晓自身权益状态,时效自离职起算。
2.不过存在特殊情况,仲裁时效可中断或中止。中断是因一方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中断时起时效重新计算;中止是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无法申请仲裁,中止原因消除后时效继续计算。若有这些情况,离职一年后仍能申请仲裁。
建议当事人离职后及时关注自身权益,若认为权利受损,尽早收集证据申请仲裁。遇到仲裁时效可能受影响的情况,如出现中断或中止情形,要保留好相关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