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确定伤残等级:及时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以明确具体伤残等级,这是确定伤残赔偿金的关键。
(二)统计本人工资:准确统计工伤职工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作为计算赔偿的依据。
(三)按等级索赔:根据不同伤残等级对应的赔偿标准,向工伤保险基金或用人单位索赔。如一级至四级伤残,要求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并按月领取伤残津贴;五级、六级伤残按标准要求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难以安排工作的要求用人单位按月发伤残津贴;七级至十级伤残按对应标准要求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
律师解答
1.工伤赔偿中伤残赔偿金的确定与伤残等级、本人工资密切相关。不同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赔偿标准,以保障受伤职工权益。
2.对于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到四级分别为27、25、23、21个月本人工资;同时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比例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
3.五级、六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18、16个月本人工资;难以安排工作时,用人单位按月发伤残津贴,比例是70%、60%。
4.七级至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3、11、9、7个月本人工资。这里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建议企业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员工在遭遇工伤后及时申请认定和鉴定,以顺利获得相应赔偿。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伤赔偿中的伤残赔偿金依据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等因素确定,不同伤残等级有不同的赔偿标准。
法律解析:
工伤赔偿中,对于一级至四级伤残,员工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工伤保险基金按不同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为27个月本人工资,二级25个月,三级23个月,四级21个月,同时按月支付相应比例的伤残津贴。五级、六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8个月和16个月本人工资,难以安排工作时用人单位按月发放一定比例伤残津贴。七级至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为13个月、11个月、9个月、7个月本人工资。这里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工伤赔偿涉及众多细节和法律规定,不同情况的赔偿处理方式可能不同。如果遇到工伤赔偿相关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工伤赔偿里伤残赔偿金的确定涉及多方面因素,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是关键要素。对于一级至四级伤残,员工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能从工伤保险基金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金额按伤残等级对应月数的本人工资计算,同时还能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比例从70%-90%不等。
(2)五级、六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也按相应月数的本人工资计算,若难以安排工作,用人单位需按月发放一定比例的伤残津贴。
(3)七级至十级伤残则按照不同月数的本人工资给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这里的本人工资明确指工伤职工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提醒:
工伤赔偿计算复杂,不同情况差异大,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1.工伤赔偿里,伤残赔偿金由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等决定。本人工资是工伤职工受伤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2.一至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离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等级发,一级27个月、二级25个月、三级23个月、四级21个月工资;按月发伤残津贴,一级90%、二级85%、三级80%、四级75%工资。
3.五级、六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8个月、16个月工资。单位难安排工作,按月发伤残津贴,五级70%、六级60%工资。
4.七至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3个月、11个月、9个月、7个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