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确定伤残等级。先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属于一至十级中的哪个伤残等级。
(二)计算本人工资。统计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
(三)对比工资标准。若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按300%计算;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按60%计算。
(四)计算补助金数额。按照对应伤残等级的月数乘以调整后的本人工资得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数额。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该条例对五级至十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也有相应规定。
律师解答
1.工伤赔偿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数额与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相关。不同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本人工资月数,一级伤残对应27个月,二级为25个月,三级23个月,四级21个月,五级18个月,六级16个月,七级13个月,八级11个月,九级9个月,十级7个月。
2.本人工资是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当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时,按300%计算;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时,按60%计算。
3.建议用人单位规范工资申报和缴费,确保职工缴费工资真实准确。职工自身要关注工资缴费情况,遇到不合理情况及时与单位沟通或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工伤赔偿权益。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伤赔偿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数额根据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确定,不同伤残等级对应不同月数的本人工资。
法律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伤赔偿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有明确的计算标准。一级到四级伤残分别对应27、25、23、21个月本人工资;五级和六级伤残对应18、16个月;七级到十级伤残对应13、11、9、7个月。这里的本人工资是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若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按300%计算;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按60%计算。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工伤职工维护自身权益。如果遇到工伤赔偿相关的复杂问题,或者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存在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工伤赔偿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数额,和伤残等级、本人工资紧密相关。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月数乘以本人工资得出补助金数额,如一级是27个月本人工资,十级是7个月。
(2)本人工资有明确界定,是工伤职工因工作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3)工资存在上下限标准。若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按300%计算;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按60%计算。
提醒:
申请工伤赔偿时要准确核算本人工资,注意工资上下限规定。不同地区统筹标准有别,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精准的赔偿分析。
律师解答
1.工伤赔偿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数额由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决定。
一级到十级伤残对应的补助金分别为27、25、23、21、18、16、13、11、9、7个月的本人工资。
2.本人工资是工伤职工受伤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若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按300%算;低于60%,按60%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