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职工遭遇可能属于工伤的情况时,要及时向单位报告,由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单位未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申请。
(二)申请工伤认定需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事故现场的证人证言等,以证明符合工伤认定的情形。
(三)若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等。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等。
律师解答
1.工伤认定形式分为应当认定为工伤和视同工伤两种,这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多维度保障。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主要聚焦于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各类伤害,涵盖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的直接伤害,与工作相关的预备或收尾工作伤害,因履行职责的意外伤害,职业病,因工外出的伤害以及合理上下班途中特定事故伤害等,这些规定明确了与工作直接相关伤害的认定范围。
2.视同工伤的情形则考虑到特殊情况,如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短时间内抢救无效死亡,抢险救灾等维护公共利益活动中的伤害,以及退役军人旧伤复发等,扩大了工伤保障的外延。
3.建议用人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职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伤事故发生。职工自身要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规范。在发生疑似工伤情况时,及时收集证据并按规定申请工伤认定。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伤分为应当认定为工伤和视同工伤两种形式,各有不同的适用情形。
法律解析:
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涵盖了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职业病、因工外出受伤、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特定事故伤害等。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岗位突发疾病48小时内死亡、抢险救灾维护国家公共利益受伤以及原军人旧伤复发。《工伤保险条例》对这些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了解这些工伤认定的标准,有助于劳动者在遭遇可能属于工伤的情况时,及时维护自身权益。如果遇到涉及工伤认定的复杂情况,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准确判断自身权益并采取合适的维权措施。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况,强调了工作相关的时空和原因要素。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或与工作有紧密关联的预备、收尾工作受伤害,以及履行职责遭暴力伤害、患职业病等,都是基于工作本身引发的伤害。因工外出受伤害或下落不明,同样是工作因素导致。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特定交通事故也包含在内。
(2)视同工伤的情形,则突破了常规的工作关联认定。工作时间和岗位突发疾病48小时内死亡,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的特殊保护。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受伤,彰显了对正义行为的肯定。原军人旧伤复发,也是出于对特殊群体的保障。
提醒:
工伤认定需提供充分证据,不同情形认定标准有差异,若遇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工伤有两种认定形式:
1.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场所因工作受伤;工作前后做相关预备或收尾工作受伤;因履行职责遭暴力伤害;患职业病;因公外出因工作受伤或失踪;上下班非本人主责的交通等事故受伤。
2.视同工伤:工作时和岗位上突发疾病48小时内死亡;抢险救灾等维护公共利益受伤;原军人旧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