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法律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相关信息,且需保存两年以上备查,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个人工资清单。这为员工获取工资条提供了法律保障。
(2)工资条对于员工意义重大,它能让员工清晰了解工资构成、扣款项目等劳动所得明细。离职员工同样有权利知晓在职期间工资的详细情况,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其提供工资条。
(3)当用人单位拒绝提供工资条时,离职员工可先与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提醒:
离职员工遇到单位拒发工资条情况,应及时采取合法途径维权。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用人单位需按规定向离职员工提供工资条,应书面记录支付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姓名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支付工资时提供个人工资清单。
(二)若用人单位拒绝提供,离职员工先尝试与单位协商解决。
(三)协商不成,离职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四)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并至少保存3年。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支付周期,支付日期,支付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工作时间,应发工资项目及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实发工资数额,银行代发工资凭证或者农民工签字等内容。用人单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时,应当提供农民工本人的工资清单。
律师解答
1.用人单位要给离职员工提供工资条。法律规定,单位需书面记录工资支付情况,包含数额、时间等,且保存两年以上。支付工资时,要给员工个人工资清单。
2.工资条能让员工了解工资构成、扣款等明细,离职员工也有权知晓在职工资详情,单位有义务提供。
3.若单位拒绝,员工可先协商,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维权。
律师解答
结论:
用人单位应当向离职员工提供工资条。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且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工资条是员工了解工资构成、扣款项目等情况的重要依据,离职员工有权知晓在职期间工资的详细情况,所以用人单位有义务向离职员工提供工资条。若用人单位拒绝提供,离职员工可先与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还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如果您在工资条获取等劳动权益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1.用人单位有义务向离职员工提供工资条。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书面记录工资支付相关信息并保存两年以上,支付工资时应提供个人工资清单。工资条是员工了解工资构成和扣款项目的重要依据,离职员工同样有权知晓在职期间工资详情。
2.若用人单位拒绝提供,解决措施如下:
-离职员工可先与单位协商,尝试和平解决问题。
-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借助行政力量促使单位提供工资条。
-也可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