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拿到鉴定结果且病情稳定时,可考虑辞职并获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前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后者由用人单位支付。
(二)若用人单位不主动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可通过协商、仲裁等方式维权。
(三)病情需后续治疗的,等治疗基本结束、身体状况允许时再辞职,避免影响后续医疗费用报销和康复治疗。
(四)辞职前与单位沟通好工伤待遇支付事宜,保障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律师解答
工伤认定和鉴定完成后,辞职时间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若已拿到鉴定结果且病情稳定,此时辞职是可行的,有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可获得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但要警惕部分用人单位可能不主动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遇到这种情况可通过协商、仲裁等方式维权。若病情还需后续治疗,建议等治疗基本结束、身体状况允许时再辞职,避免影响后续医疗费用报销和康复治疗。
为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提出以下建议:
1.辞职前与单位充分沟通工伤待遇支付事宜,明确各项补助的支付时间和方式。
2.若用人单位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及时采取协商或仲裁手段维权。
3.病情需后续治疗时,耐心等待治疗基本结束再考虑辞职。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伤认定和鉴定完成后,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辞职时间。病情稳定拿到鉴定结果可辞职并获相应补助金,病情需后续治疗则等治疗基本结束再辞职,辞职前要沟通好工伤待遇支付事宜。
法律解析: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工伤认定和鉴定完成后,劳动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当病情稳定且拿到鉴定结果,劳动者选择辞职是可行的,此时有工伤保险的,能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分别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支付。但部分用人单位可能不主动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劳动者可通过协商、仲裁等合法途径维权。若病情需要后续治疗,此时辞职可能影响后续医疗费用报销和康复治疗,所以建议等治疗基本结束、身体状况允许时再辞职。辞职前与单位沟通好工伤待遇支付事宜,能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若在处理工伤辞职相关事宜时遇到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工伤认定和鉴定完成后,员工有自主决定辞职时间的权利。若病情稳定且已拿到鉴定结果,此时辞职是可行的。
(2)有工伤保险的情况下,辞职后可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二者支付主体不同,前者是工伤保险基金,后者是用人单位。
(3)现实中部分用人单位可能不主动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员工可通过协商、仲裁等途径维权。
(4)若病情需要后续治疗,建议在治疗基本结束、身体允许时再辞职,防止影响后续医疗费用报销和康复治疗。
(5)辞职前要与单位就工伤待遇支付事宜做好沟通,保障自身权益。
提醒:辞职时要留意用人单位支付补助金情况,若遇问题及时维权;不同工伤情况处理有别,建议咨询分析。
律师解答
1.工伤认定和鉴定完成后,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辞职时间。若鉴定结果已出且病情稳定,此时可辞职。
2.有工伤保险的,辞职后能获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部分单位可能不主动支付后者,可协商或仲裁维权。
3.病情需后续治疗的,建议治疗基本结束、身体允许时再辞职,避免影响报销和康复。辞职前要与单位沟通好待遇支付,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