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监察完还能仲裁吗
律师解答
(一)了解两者本质区别很重要。劳动监察是行政部门监督纠正单位违法,劳动仲裁是专门机构裁决纠纷。明确这点能帮助判断适合的途径。
(二)注意仲裁时效。在规定时效内,若觉得劳动监察处理后权益没解决好,就可以申请仲裁。
(三)准备好申请仲裁的材料。比如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涉及争议事项的相关材料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律师解答
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是不一样的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劳动监察做完了,还能申请仲裁。
劳动监察是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用人单位守法情况,重点是纠正违法。
劳动仲裁则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来公正裁决纠纷,聚焦解决具体争议。
只要在仲裁时效内,不管劳动监察有没有处理完,权益没解决好的一方,都能就报酬等争议申请仲裁,仲裁委会依法审理裁决。
律师解答
结论:
劳动监察结束后,在未超仲裁时效的情况下,仍能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解析:
劳动监察是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规情况并依法处理,重点在于纠正违法行为;劳动仲裁则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纠纷居中裁决,着重解决双方具体争议。二者是不同的劳动争议处理途径。法律赋予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利,只要在仲裁时效内,不管劳动监察是否处理完毕,若觉得自身权益没得到有效解决,像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劳动关系确认等争议事项,都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会依法依规审理并裁决。如果大家在劳动纠纷处理过程中,对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具体适用、操作流程等有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性质不同。劳动监察是行政部门的监督执法行为,旨在监督用人单位守法,一旦发现违法即依法处置,以维护劳动法律秩序。比如对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查处。
(2)劳动仲裁则是一种准司法程序,由专业的仲裁机构对劳动纠纷双方的具体争议进行公正裁决,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加班工资计算方式产生的争议。
(3)二者并非相互排斥。劳动监察结束后,只要在仲裁时效内,当事人觉得权益未妥善解决,像在劳动监察中仅处理了部分工资问题,对于未解决的经济补偿等,依然可申请劳动仲裁。
提醒:
注意仲裁时效问题,及时维护自身权益。若对劳动监察或仲裁流程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律师解答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确实是不同的劳动争议处理途径,且劳动监察结束后仍可申请仲裁。这一规定合理且必要,能充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两者在职责和功能上存在差异,劳动监察着重监督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纠正违法行为;劳动仲裁则聚焦于居中裁决劳动纠纷双方的具体争议。
为更好地利用这两种途径维护权益,建议如下:
1.了解两者区别。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清楚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各自的职责范围、处理方式等,以便在遇到问题时准确选择合适途径。
2.把握时间节点。务必注意仲裁时效,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申请仲裁的权利。
3.准备充分证据。无论是申请劳动监察还是劳动仲裁,都要收集和整理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等,以提高维权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