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当工伤未处理完合同到期,若职工处于医疗期,单位应将劳动合同延续至医疗期结束,不能随意终止。
(二)职工被鉴定为1至4级伤残,单位要保留劳动关系,让职工退出工作岗位,并按规定支付相关待遇直至退休。
(三)职工被鉴定为5至6级伤残,单位需保留劳动关系并安排适当工作;若难以安排,要按月发放伤残津贴。
(四)职工被鉴定为7至10级伤残,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时,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相应待遇;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律师解答
1.工伤未处理完合同到期,单位不能随意终止劳动合同,需根据职工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以保障工伤职工权益。
2.若职工在医疗期内,劳动合同应延续至医疗期结束。
3.职工被鉴定为1至4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单位按规定支付相关待遇直至退休。
4.若被鉴定为5至6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由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的,按月发放伤残津贴。
5.若被鉴定为7至10级伤残,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建议单位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处理工伤职工合同到期问题,避免因违规操作引发法律风险。职工要了解自身权益,遇到问题及时维权。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伤未处理完合同到期,单位不能随意终止劳动合同,需按职工不同情况处理。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职工工伤未处理完时,单位不能随意终止劳动关系。若职工处于医疗期,劳动合同应延续至医疗期结束。若职工被鉴定为1至4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单位按规定支付待遇直至退休;5至6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则按月发伤残津贴;7至10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这些规定是为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果遇到工伤未处理完合同到期等复杂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更准确的法律帮助和建议。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工伤未处理完合同到期,单位终止合同有严格限制。职工在医疗期内,劳动合同会续延到医疗期结束,这保障了职工治疗养伤期间的权益。
(2)职工被鉴定为1至4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单位需依规支付相关待遇直至退休,使职工后续生活有保障。
(3)5至6级伤残的职工,保留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单位要安排合适工作;难以安排的,发放伤残津贴,确保职工有收入来源。
(4)7至10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给予职工一定经济补偿。
提醒:工伤情况复杂,不同鉴定结果处理方式不同,若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1.工伤未处理完合同到期,单位不可随意终止合同。若职工在医疗期,合同延至医疗期结束。
2.职工被鉴定为1-4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岗位,单位按规支付待遇至退休。
3.被鉴定为5-6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单位安排工作;难安排的,按月发伤残津贴。
4.被鉴定为7-10级伤残,合同期满终止,单位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基金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单位要保障工伤职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