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及时关注时间节点,确保在工伤认定后最多24个月内,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评残申请。
(二)提前准备好申请所需材料,即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三)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需要延长停工留薪期,要及时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这为工伤职工在合适时间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律师解答
职工工伤认定后,若伤情稳定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或停工留薪期满(含延长期),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一般停工留薪期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确认延长也不超12个月,即工伤认定后最多24个月内需申请评残。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要及时关注停工留薪期和伤情恢复情况,在规定的24个月期限内做好申请评残的准备。
2.提前收集并整理好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确保申请时资料齐全。
3.按照要求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保证申请流程顺利进行,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伤认定后,职工伤情稳定有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或停工留薪期满,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通常最多在24个月内申请评残,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工伤认定后,当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延长期限)时,就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一般停工留薪期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确认延长也不超12个月,所以通常在工伤认定后最多24个月内要申请评残。申请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申请时需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准确及时地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有助于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果在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存在疑问,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工伤认定后,若职工伤情稳定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或停工留薪期满,就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这是确定职工工伤影响程度及后续待遇的重要环节。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确认可延长,但延长不超12个月,即工伤认定后最多24个月内要申请评残。此规定保障了鉴定的及时性和合理性。
(3)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要在规定期限内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医疗资料,以确保鉴定工作顺利开展。
提醒: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务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且准备好齐全资料,不同工伤情况对应鉴定结果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1.工伤认定后,职工治疗后有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或停工留薪期满(含延长期),要做劳动能力鉴定。一般停工留薪期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确认可延长,但不超12个月,即工伤认定后最多24个月内申请评残。
2.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近亲属要在规定期限内,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同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工伤医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