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在工作时间和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算工伤。
2.职工因工作事故或职业病需停工治疗,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不变,单位按月支付。
3.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伤情严重或特殊,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超12个月。
律师解答
结论:
在工作时间和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同工伤;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不变,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确认可延长不超12个月。
法律解析: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况,会被视同工伤。这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健康权益的保障。而对于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职工,法律规定在停工留薪期内,其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能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也不得超过12个月。这些规定明确了劳动者在工伤相关情况下的权益。如果遇到工伤认定、停工留薪期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法律建议和帮助。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会被视同工伤。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即使不是直接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死亡,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也能获得工伤认定。
(2)职工因工作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时,有停工留薪期。在此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停工留薪期不超12个月,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超12个月。这保障了职工在治疗期间的经济来源。
提醒:注意48小时的时间计算和停工留薪期的延长需按规定经相关部门确认,不同案情结果可能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1.在工作时间和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同工伤,这一规定保障了劳动者权益,让劳动者及其家属在意外发生时能获得相应补偿,体现了对劳动者生命健康的重视。职工因工作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停工治疗,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不变,保障了劳动者在治疗期间的基本生活水平。
2.对于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及时为符合条件的职工申报工伤认定,按时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避免因违规引发劳动纠纷。
3.劳动者自身要了解工伤认定和停工留薪期的规定,在遭遇工伤时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4.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企业落实工伤认定和工资支付等规定,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律师解答
(一)若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家属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等,向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协助家属完成工伤认定流程。
(二)职工因工作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停工接受工伤医疗,要及时告知单位,让单位知晓停工情况。单位需按照规定按月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
(三)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需延长停工留薪期,职工要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确认申请,经确认后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超12个月。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